寒门之士[科举]_第64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64节 (第1/3页)

    ??他写道,礼是化成天下之实,能定民之志,彰显其教。

    ??柳贺接下来又写,劝民从善不以爵禄,遏民之恶不以刑威,是因为其教不言而喻,其民不令而行。

    ??举了圣人及大贤之例后,他又开始劝导皇帝,上有所好下必甚焉,治理天下的人,贵在能够审视自身的所喜所好。

    ??……

    ??殿上众士子皆在奋笔疾书,柳贺写到一半饿了,便交了考牌,领了午饭的供给——馒头二个,汤一碗。

    ??对他这样的年轻士子来说,只能说是吃个半饱。

    ??就算如此,这伙食也是由光禄寺造办的,柳贺不由感慨,宫中的馒头还不如他在会馆里吃的呢,放到现在都已经凉了,汤也是凉的。

    ??第86章 考完

    ??吃过了午饭,柳贺继续作答。

    ??他先将稿纸上写的内容检查了一遍,条理还算通顺,似乎也没有其他需要补充的地方。

    ??虽然饭后有些困倦,柳贺还是决定一鼓作气将文章写下去。

    ??到了他这个水平,即便只是胡乱瞎编,也能写出一篇出色的文章,不过那也只能糊弄自己,不能糊弄朝堂上的诸位考官。

    ??在文章中,柳贺继续以周朝为例,说周文王周武王开国,周公辅佐成王,之所以能够实现天下大治,是因为纲纪经纶皆备,以功诏禄,尊卑有等,以事奠食,贵贱有章,百姓习惯升降揖让之节,因而知晓道德仁义。

    ??柳贺引用了《礼记》中的原句,君臣上下父子兄弟,非礼不定,这其实就是封建礼教的核心,君君臣臣父父子子,各人的定位不同,为臣者、为民者始终处于下位。

    ??现代则不然,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句早已深入人心。

    ??写到这里,柳贺又开始说汉朝,如果汉朝的君主效仿周朝躬身践行善治、以礼教为先,汉必能如周一般大兴,然而汉文帝不用贾谊,宣帝不听王吉,以至于民风不淳,百姓贪鄙嗜利,士人毫无廉洁之风。

    ??写了周汉二朝,自然要写本朝,强调一个今昔的对比,顺便加一句“我也很忧心”。

    ??接下来柳贺便提到,风俗不良是因为教化不明,教化不明则是因为政本未立,政本实际上就是礼,如今重法令轻礼教,重文艺忽德行,朝廷命令常被阳奉阴违,实则是皇帝您未将礼做到位。

    ??柳贺洋洋洒洒写了数百字,论完了便开始写对策,掌铨衡者该如何,教育者该如何,知郡县者又该如何,他提的对策虽然不长,但自认为要点详略得当,可行性也是不错的。

    ??殿试策问一篇字数在一千字以上,柳贺到未时才将草稿打完。

    ??距离交卷还有一个时辰左右,柳贺不慌不忙地将草稿上的内容抄到考卷上,经过多年的苦练,他一手字已经练得炉火纯青,不过柳贺的字在众士子中并不十分拔尖,他见过几位将字练得有如印刷一般的士子,他想达到那样的境界,恐怕得再练上十年才行。

    ??等柳贺交卷时,殿内众士子已经离开得七七八八了,柳贺将考卷交到受卷官手中,便自东角门离去。

    ??他离去时天色还有些亮,毕竟已是三月,天黑得更晚一些,柳贺倒是有闲心欣赏一下皇极殿外的风光,可惜这是皇城重地,到处都有兵卫看守,柳贺只能匆匆离去了。

    ??出城门的路上他倒是见到了几位眼熟的士子,几人同样步履匆匆,不敢逗留闲谈。

    ??……

    ??柳贺回了会馆,施允和纪文选准备了一桌的好菜,眼下殿试考完,柳贺终于能放松下来大吃大喝了,中午只吃了两个冷馒头,正需要多吃些肉补充免疫力。

    ??施允二人没有问柳贺考得如何,见柳贺神态放松,料想他发挥应当不会差。

    ??至少在施允眼里,柳贺是他见过的在考场上心态最为平稳之人,无论乡试或是会试,只要上了考场,柳贺总能考出比他人期待中更好的成绩。

    ??两人自丁氏族学一路考出,同赴小三关及乡试、会试,会试报到前五十名时,施允料定自己不会中了,但他一直觉得柳贺能中。

    ??事实果然如此,柳贺不仅过了会试,还是会元。

    ??大明开国至今,整个镇江府恐怕也只有柳贺这一位会元。

    ??“总算饱了。”柳贺摸摸肚子,“要是再来一碗炒年糕就好了。”

    ??多放些糖,浇些油,年糕还在锅里滋滋冒着油就捞上来,吃起来又软又甜。

    ??“吃多了肚子疼。”纪文选道,“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